全国人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习近平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人大 >> 立法工作 >> 法律天地
我国志愿者人数超1亿志愿服务中存多种风险 志愿服务呼唤强有力法律保障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2018-11-21 10:13:46
A- A+

  郑佳是北京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因为所学专业和爱好的缘故,她和同学们都会在假期去一些学校支教。

  “一般都是利用暑假时间,学校会帮忙承接一些项目,去一些贫困县农村支教。因为是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的费用在支付了我们的交通、住宿、保险等费用之后,就所剩无几了。”郑佳说。

  郑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已经做了5年的志愿者,在感受到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苦恼和困惑,“例如,很少有志愿者服务组织会给志愿者上保险,有的志愿者组织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培训和筛选制度”。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莫于川看来,郑佳的苦恼,也是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现象的一个缩影。

  莫于川认为,志愿服务事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专业指导和法律保障,需要发挥多种主体、多种机制、多种规范的积极作用,需要我国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发展,“而这些,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予以促进、保障和规范”。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然会对志愿服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志愿服务立法迎来了最迫切也是最好的时机。建议将制定志愿服务法增加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推出,使之成为依法保障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平台。”莫于川说。

  志愿者人数已过亿

  今年春节期间,受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通航条件较差,导致万余车辆和数万名游客滞留海南海口。

  得益于海南上下一心的服务保障,这场持续数日的滞留事件顺利解决——这是人们从新闻报道中知道的情况。

  难题顺利解决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压力。

  “滞留事件解决后,海口市的领导同志特意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表示衷心感谢,并明确表态说,以后对于志愿服务工作和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都会更加竭尽所能地给予支持。”莫于川说。

  海口市领导同志之所以要特意致谢并作出上述承诺,源于志愿者在热情、精心服务于滞留旅客时迸发出的巨大能量感动了全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维护了公共利益。

  “上万辆汽车、数万名游客因为大雾滞留,退掉了宾馆房间,未带足够的饮水和食物,急于开车赶回单位上班,却被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吃喝拉撒皆难,他们的心里难免烦躁焦虑不安,此时稍微有些小摩擦、不顺心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口角或行为冲突,更严重的还可能会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甚至引发骚乱。此时,公安交管、道路交通、城管等执法队伍出面维持秩序也难免存在埋怨和对立情绪以及冲突风险。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莫于川介绍道。

  这个时候,上万名志愿者有组织地站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压力。

  在游客滞留的几天时间里,海口市在秀英港新海港南港三大港、各大景区、重要部位、重点路段快速设立了志愿服务点。机关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24小时轮流值守,为过往旅客提供急需帮助,大大缓解了游客的焦虑情绪,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平安稳妥地疏解了游客,最终化解了这一具有潜在高风险的滞留事件,也维护了海南的旅游岛形象,获得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莫于川认为,志愿者在海南游客滞留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正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一个缩影。

  2008年,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无私无畏和在北京奥运会中的真诚奉献,标志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今,我国的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方式不断丰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记者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查询了解到,我国实名志愿者总数已经超过1亿人。

  “常言道,志愿服务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有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志愿服务定会更加芬芳。鉴于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尚处于初期上升阶段,建议将志愿服务法定位于促进法、保障法,它的功能在于以规范的方式促进,而不应让规范成为制约志愿服务事业繁荣的瓶颈。”莫于川说。

  志愿服务保障不足

  莫于川认为,鉴于我国志愿服务的主体、方式、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志愿服务法也应是规范法、调整法。

  对于他的这一观点,一些志愿者也非常认可。

  郑佳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读本科的时候,班里有名男生在去山区小学支教的路上,不小心摔断了腿。那时候,郑佳刚刚注册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工作还未像现在这样熟悉,但那次事件让她意识到,志愿服务有时候会有一定的风险。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管委会委员、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豪在工作期间,也关注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权益问题。

  “比如,志愿者去服务,可能会遇到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加以保障?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除了‘奖励一朵小红花’,还能不能有更切实有效的鼓励措施?”徐豪说。

  曾有学术机构作过调查,在我国既往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一半左右的公益组织没有给志愿者买过保险,10%左右的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受过身体或精神伤害,大约9%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曾不被理解或遭歧视。

  在北京奥运会前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存在许多风险,例如:工作量大、疲劳过度、连续高温;来自运动项目本身和来自运动场馆、比赛场地的风险;观众和志愿者服务的矛盾纠纷引发的风险等。对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时,奥组委志愿服务部门就专门研究提出志愿服务风险预防和化解预案,有关机构也为奥运志愿者购买了专门的伤害保险,有预则安地发挥了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作用。

  志愿者的风险普遍存在且保障不足,必须依法有效加以防范,莫于川坦言,这正是自己一直大声呼吁制定志愿服务法的目的之一,“当然,志愿者也应履行一些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志愿服务承诺,服从志愿者组织管理,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等”。

  近年来,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逐渐有了向专业化方向转变的趋势。因此,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受重视。

  徐豪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权益,“女童保护”对志愿者采取分类招募的方式,并且有着严格的流程。

  “一般程序是,申请者向‘女童保护’的工作邮箱发出申请,我们会根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让其填写志愿者申请表,再根据其申请的志愿者种类进行分类引导。”徐豪说。

  然而,像“女童保护”这样有着严格筛选流程的志愿者组织,并不是太多。

  莫于川在调研中了解到,在过去很长时期,志愿者的培训缺乏相应规范,对培训时数和培训内容都没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许多服务机构常常忽视志愿者培训。

  制定志愿服务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针对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问题,加以规范。

  莫于川在调研期间了解到,一些不具备成为志愿者条件的个人、不满足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条件的组织随意使用志愿者或者志愿服务组织的身份。

  “志愿服务是非营利的公益行为,以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名义从事志愿服务必须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建议立法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莫于川说。

  打造最美中国名片

  “我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给成绩突出的志愿服务团队回信,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要求,反映了党中央对志愿服务的高度重视。”莫于川说。

  莫于川认为,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是制定志愿服务法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近年来,志愿服务事业正朝着国际化的目标迈进,随着志愿服务全球化发展,国际间志愿服务的合作交流将日益频繁。因此,有必要通过专门立法,对赴境外开展志愿服务、境外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前来提供志愿服务、涉外志愿服务的法律关系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莫于川说。

  在志愿服务法治化方面,当今世界已有数十个国家对志愿服务进行了专门立法,而我国在此领域的基本状态依旧是立法欠缺。目前,联合国在评估各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成效时,也把是否制定志愿服务的法律规范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志愿服务也迎来了广阔的舞台,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予以保障,这个工作必须尽快着手去做。”莫于川说。

  长期关注志愿服务工作的莫于川认为,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迎来了最好的立法时机。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包括互帮互助传统,高层推动决心,集中资源能力,组织动员能力。例如,党组织、青年组织、妇女组织、工会组织、慈善组织来组织动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能力和经验,中央文明委办公室、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及其他中央国家机构发挥高层协调、统筹规划、政策推动、专业指导等职能作用,等等。

  “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出社会组织活力,更快速、更有效、更持续地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稳健地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民主、社会和谐。”莫于川说。

  莫于川同时指出,由于志愿服务活动主体多元化、行为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社会组织关系非常复杂微妙,更需要、更适合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加以调整,且有较为丰富、成熟的地方立法经验,仅靠制定行政立法已经不能满足客观要求。与行政立法相比,国家层面的人大立法更适合、易见效。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至此,我国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出炉并对外公布。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机构改革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莫于川认为,在我国现行宪法经过第五次修改背景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正在形成依宪依法治国理政的新组织体系和新运行机制,需要更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予以保障,也必定会对志愿服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高位阶、龙头性的志愿服务法出台后,能够进一步依法促进、推动和保障志愿服务事业健康顺利发展,进一步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文明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张更加亮丽的中国名片。”莫于川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郑佳为化名)

责任编辑:赵文强
Copyright  ©  2011-2018  www.hbrd.gov.cn  河北人大 版权所有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冀ICP备09023088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