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习近平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人大 >> 基层人大
迁安: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绿色“蝶变”
来源:迁安人大 2020-06-15 09:36:20
A- A+

  迁安市于2005年启动矿山修复工作,通过工程修复、地貌修复、复垦修复等形式,已累计修复近4万亩。尤其是今年河北省人大“6+1”联动监督工作开展以来,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迁安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聚力攻坚,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通过工矿废弃地治理、固废资源利用、土地整治复垦、矿山修复绿化、矿山存量再开发5种模式,积极探索一条具有迁安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

  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通过扎实开展联动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摸清底数、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依法推动市政府认真落实法律制度法律责任,分类施策、解决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市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宜耕则耕、宜游则游、宜材则材”的思路,突出生态治理与产业整合并重,将全市划分为西部生态修复地质风情区、近郊全域整治城乡融合区、东部工矿治理综合利用区。积极探索“矿山+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绿色建材、+矿山公园”等模式,科学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规划,突出精准滴灌,确保治得好、治得准、治得细。针对尾矿品位高、污染小、尾矿规模较大的矿山,通过矿山固废利用模式,综合开发土石料等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既能达到治理效果,又能筹集矿山治理和修复资金;针对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环境资料满足耕地需求的矿山,通过土地复垦、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模式,将复垦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建设用地置换。同时,加强动态巡查和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发现一起顶格处理一起,“不再欠新账、加快还旧账”,全面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二、聚力重点攻坚,打造亮点

  在联动监督中,市人大常委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听取专题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实地视察等方式,督促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全力按下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快进键。

  一是做好“矿山生态修复+”文章。围绕“矿山生态修复+休闲旅游”,计划投资2.6亿元推动实施灵山矿区文旅综合体项目,在修复低缓地貌和景观形象的同时,加强文化特色对外宣介,切实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预计新增耕地1553.2亩。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现代农业”,在利和农业的基础上,计划总投资2.9亿元,推动实施棒磨山铁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打造矿山生态农业休闲区,带动周边区域绿色崛起,项目区总规模3815亩,2020年复垦项目预计新增耕地500余亩。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绿色建材”,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组织首钢矿业公司实施首钢矿业公司裴庄区域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总规模3431亩,预计新增耕地2432亩,建设期为2019年至2025年,计划2021年前净增耕地1200亩,2022年至2025年净增耕地1232亩。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矿山公园”,学习借鉴加拿大布查特夫人花园建设经验,计划投资8.5亿元实施金岭矿山生态修复旅游观光项目,规划面积10140亩,争取利用5-10年时间,将土地复垦、矿山废料再利用和生态公园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矿山生态公园。二是全面启动绿色矿山建设。按照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绿色矿山标准,实施生产矿山改造升级,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涉矿群众利益,实现矿产资源的绿色勘查开发。制定了《迁安市矿山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规划》(2020-2035年),到2021年底,计划完成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108处、1.03万亩;到2035年底,完成历史遗留矿山迹地修复治理625处,全市持证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结合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5万亩。三是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紧紧抓住国家级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大好机遇,深挖自身潜力,积极探索构建土地复垦工作可持续运行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精心组织、规范运作,打造深具特色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程。截至目前,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盘活全市存量建设用地1401亩,极大的缓解迁安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瓶颈问题,保障了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同时,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有机结合,以启动国有矿山复垦为抓手,制定激励措施,引导和带动其他有主矿山主动投资,最大限度增加复垦耕地指标,实现企地双赢。四是推进高质量修复治理。2016年,迁安市引进江苏绿岩公司喷播修复技术,在汇利采石场进行了高标准生态修复,喷播修复面积104亩。从目前效果来看,木本植物根系已扎入岩土缝隙,促进了坡体稳定,绿化率90%以上,木本植物覆盖率35%。下一步,将以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和景区周边可视范围内的矿山作为修复重点,推广引用喷播技术,全面提升矿山修复质量。

  三、健全组织体系,合力攻坚

  全市待治理矿山地域分布广、涉及部门多,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督促、协调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从组织、制度、资金等方面入手,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确保整治目标的圆满实现。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市矿山生态综合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市委统筹、政府主导、专班负责、镇乡(街道)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二是明确责任主体,严格督考问效。对全市所有矿山实行台账化管理,一矿一策,明确责任主体。正在开采矿山按照“边开采、边治理”原则,严格绿色矿山标准,督促开采企业开展生态修复;可追溯主体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责令原开采企业履行生态环境治理义务,拒不执行的由检察机关依法处理;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由属地镇乡(街道)承担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同时把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评问责体系。三是创新资金筹措,健全保障体系。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治理新模式,强化资金统筹管理,防止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半途而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做到应收尽收,合理合规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大力宣传矿山生态破坏的危害和相关政策,让群众真正理解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内涵,为开展矿山生态政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全民参与的共治体系。

责任编辑:王佩瑜
Copyright  ©  2011-2018  www.hbrd.gov.cn  河北人大 版权所有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冀ICP备09023088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