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习近平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人大 >> 专题专栏 >> 专题新闻
河北出台雄安新区首部地方性法规
来源:河北日报 2021-02-23 10:08:57
A- A+

  守护白洋淀碧波安澜 筑牢千年之城生态底色

  河北出台雄安新区首部地方性法规

  率先为依法保障国家大事规划建设提供省级制度样本

  雄安新区设立四周年之际,迎来首部地方性法规。2月22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条例共八章100条,将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

  九河下梢,华北之肾。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生命线,根据规划纲要,未来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将达7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启动立法程序,首次为雄安新区开展专门地方立法,筑牢蓝绿交织底色。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部创制性立法,率先为依法保障国家大事规划建设提供了省级制度样本。”

  “把规划要求、重大举措、成功经验上升为法规规定,有利于以法治方式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防洪安全等突出问题,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英表示。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规划相继出台,如何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周英介绍,条例首次对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予以立法确认,突出规划引领性和权威性。规划中提到的制定治理任务限期达标方案、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等,都上升为法规内容,严格设置法律责任,依法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条例还对生态系统治理进行了探索。”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二处处长杜海表示,一方面,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建设,兴水利、防水患、治污染、保生态全面发力。另一方面,强调区域协同共治,首次在地方立法中对京津冀晋区域协同治理作出规定,统筹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全面治理,变“一龙治水”为“协同共治”。

  夏日的白洋淀生机勃勃。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近年来白洋淀治理成效明显,淀心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目前的Ⅳ类,部分水域达到Ⅲ类。“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内源污染等治理的痛点难点作出规定,严禁修筑围堤围埝,限制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并积极探索生态清淤、科学利用芦苇蒲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治理新路径,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杜海说。

  着眼千年大计,条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前瞻性、引领性。周英介绍,“一是标准更高,防洪标准按照二百年一遇设置,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国标。二是理念更新,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推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开展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创新模式先行先试,打造生态建设的雄安样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淀里的渔民已经尝到了甜头。立法消息传来,安新镇大张庄村渔民刘麦子乐得合不拢嘴:“水变干净了,十多年捞不着的鳑鲏鱼都回来了,要是以后有法撑腰,鱼肯定会越来越多!”

  “历时一年多、五次审议,这在河北人大的立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目的就是确保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周英表示。

责任编辑:王佩瑜
Copyright  ©  2011-2020  河北人大 版权所有    WAP版网站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冀ICP备09023088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