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习近平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人大 >> 立法工作 >> 法律法规解读
雄安新区首部地方法规擦亮“华北明珠”
来源:新华社 2021-02-23 10:49:00
A- A+

  2月22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票通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并将于4月1日起施行。

  据悉,作为涉及雄安新区的第一部地方法规,条例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共8章100条,从规划管控、污染治理、防洪排涝、修复保护、保障监督等方面,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英指出:“立法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突出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落实顶层设计,做好与上位法和规划的有序衔接,依法确保、维护雄安新区一张蓝图干到底。”

  据了解,条例结合流域和区域实际,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立法思路,统筹山水林田草淀城系统治理路径,坚持规划引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系统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区域协同与流域共治相结合,坚决做好白洋淀流域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这篇大文章。

  河北省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教授李佑标表示:“条例起草修改过程中,河北省四大班子合力推动,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积极对接全国人大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多次公开征求意见,专门召开京津冀晋四省市条例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两次召开立法论证会,征求意见之广前所未有;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审议次数之多前所未有。”

  河北省人大代表、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孝峰表示:“条例历时一年有余,历经五次审议,其审议次数之高、立法过程之细,开创了河北省地方立法史的先河。”

  据悉,条例紧紧围绕以淀兴城、城淀共融的理念,坚持兴水利、防水患、治污染、保生态全面发力,推进白洋淀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全流域治理,有效恢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不断增强新区防洪功能,为实现白洋淀碧波安澜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杨智明表示:“条例全面推进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建设,推动惜水、节水、涵养水多管齐下,真正让白洋淀的水净起来、美起来、多起来、动起来。”

  来自雄安新区安新县的河北省人大代表杨丙军,是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说:“近年来,随着芦苇编织产业严重萎缩,芦苇因收割、管护不到位,部分芦苇残体倒在水中腐烂,直接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条例规定对芦苇要科学利用、平衡收割,对围堤围埝要有序清除、持续修复,符合实际,接地气、察民情,有利于推进白洋淀区水体的净化。”

  记者了解到,条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对非法设置排污口、污染水体等违法行为,坚持严惩重罚,提高了处罚下限。明确规定了“三线一单”制度,科学划定白洋淀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真正使法规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促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

  家住衡水湖边的河北省人大代表王新霞非常关心这部条例,她说:“条例织密织牢白洋淀生态环境之网,特别是及时吸收上位法关于排污口设置、水安全智慧管理等最新要求,实实在在护佑了白洋淀永续发展,也对衡水湖及其他湖泊治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方案。”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全文)

责任编辑:王佩瑜
Copyright  ©  2011-2020  河北人大 版权所有    WAP版网站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网站地图  冀ICP备09023088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