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实际工作中,将举办专题履职能力培训班和“代表大讲堂”常态化宣讲相结合,双管齐下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一、精心组织专题履职能力培训班
每年组织三期专题履职能力培训班,紧扣培训主题、紧贴工作实际,着眼于政治理论学习、履职能力提升、先进经验学习等开展培训,邀请相关领域资深人大工作者、高校研究院专家学者等进行授课,并与人大代表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课堂讲解、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进一步强化代表履职意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2024年三期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覆盖代表178人次,其中在深全国人大代表2名,省人大代表18人次,市人大代表158人次,实现在深各级人大代表全覆盖。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代表学习培训的第一课。2024年在第一、第二期培训班中,安排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党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第三期培训班中为人大代表系统讲解相关内容,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
二是精心组织课程。围绕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民生票决制等领域,邀请全国人大和培训所在地人大工作者进行专题授课,服务代表从法律层面理解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大会期间依法履职、闭会期间积极活动等。同时,结合培训所在地先进经验,开展特色现场教学,提升代表素养。江西赣州培训班结合“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调研粤港居民饮用水源地--东江源;杭州培训班调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学习浙江经验;南京培训班邀请专家围绕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讲解长三角地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先进做法。
三是注重学风学纪。按照培训计划,将课程安排、廉洁规定、学员名册等内容编入学员手册发给人大代表,并要求代表们保持良好作风学风。代表们纷纷表示,培训课程内容详实丰富、针对性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夯实了理论根基,丰富了知识储备,开阔了思路视野,提升了履职信心。代表们表示,将充分运用培训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紧密结合各自的履职实际,创新履职思路、改进履职方法、提升履职水平,把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
二、创新“代表大讲堂”新模式
2019年以来,探索开展“代表大讲堂”活动,定期邀请相关行业领域中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深入家、站、点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讲基地授课,聚焦选题、队伍、阵地建设,不断拓展活动路径,形成“调研+讲座+交流”模式。截至目前,开展活动30期,覆盖各级人大代表近200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海洋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使“代表大讲堂”逐步成为传播人大声音、展示代表风采、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是立足“三个聚焦”,夯实“代表大讲堂”活动基石。聚焦“讲什么”“谁来讲”“在哪讲”,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队伍建设、内容选题、阵地拓展方面出实招,确保大讲堂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紧扣党委中心大局,立足代表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通过代表自荐、各区推荐、市级邀请等形式收集大讲堂选题,挑选出一批各领域履职积极代表,充分利用全市“家、站、点”、制度宣讲基地、行业产业联系点等阵地,从城市更新、新材料产业创新等各领域的前沿知识、研究热点等出发开展宣讲,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
二是抓好“三个环节”,创新“调研+讲座+交流”模式。在讲座开始前组织代表、群众围绕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讲座内容有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主题讲座的形式,“让代表讲给代表听”,结合代表的专业优势,拓宽代表知识面;另一方面,“让代表讲给群众听”,密切联系群众,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每次讲座后组织代表围绕主题开展学习研讨,“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同志现场交流,为代表们搭建沟通探讨、互促互进的交流平台。截至目前,“代表大讲堂”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 400多人次,推动与各部门调研座谈30次。
三是实现“三个强化”,推动“代表大讲堂”沉下去见实效。“代表大讲堂”邀请有代表性、重点领域的代表进行交流授课,有效拓展了代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积极性,强化了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前期调研听取群众意见、中期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后期与群众沟通交流,架起了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进一步强化了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一次次“代表大讲堂”,提升代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让代表找准履职侧重点和着力点,与市委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调研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精准对接,进一步强化了助推高质量发展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