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习近平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人大 >> 调研·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来源:《河北人大通讯》 2019-04-03 11:02:11
A- A+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铿锵有力的宣示,不仅展现出强大的制度自信,也透示着这一制度的艰辛探索、无比优越和创新发展等一系列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一、因其长期艰辛探索、玉汝于成,而又独具特色,堪称“伟大创造”

  (一)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政治制度探索史。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完备的政治体系,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也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代以后,国家和民族陷入深重危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怎样建立这个政治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百年的艰辛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都没有成功。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也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成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到“三三制”的参议会、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证明,这个新型政治制度不是一座“飞来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扎根本国土壤、历经几十年艰辛探索得来的,是伟大探索孕育出的伟大创造。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树一帜灼灼其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对旧有制度的改良,不是对西方制度的照搬,也不是对苏维埃政治制度的简单模仿,而是独具中国特色。与西方政治制度相比,我们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在政权架构上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单一制,不是联邦制;在议会制度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不是两院制。特别是在议会与政党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活动,西方政党只有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才能确立领导地位,离开了议会,政党就难以发挥作用。相对西方国家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能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更能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较,虽然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政权,但政权组织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同,朝鲜实行最高人民会议制度,越南实行国会制度,古巴实行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度。前苏联实行两院制,既有联盟院又有民族院,都有立法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政治制度模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二、因其完全契合国体、保证民本,而又无比优越,堪称“伟大创造”

  (一)体现了国体与政体的高度统一。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样的国体,要求有广泛的人民民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集中各方面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广泛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能与我国国体相契合、相适应。国体与政体的有机统一,共同决定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为国家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离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能充分体现和保障国家的性质和人民的地位,也难以有效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

  (二)保证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初衷。在我国,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有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但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是实现和保障人民权利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形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因此,这一政治制度最直接地体现了民本思想,最有效地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三)显示了巨大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为人民当家作主创建了最好的实现形式,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为国家机构协调高效运转确立了规范的政权架构,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党和国家事业奠定了稳定的法治基础,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持。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用这三条检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全可以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同时它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汲取无穷的养分和力量,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因其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而又永不停滞,堪称“伟大创造”

  (一)不懈奋斗创建人民新政权。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任务,探索创建了不同的政权形式。大革命时期,在海陆丰和广州建立苏维埃。井冈山时期,根据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标志我们党的政权建设已初具国家形态。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权,既区别于国统区的参议会模式,也超越了苏维埃模式。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农村还是新解放的城市,普遍实行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权形式。直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这个伟大制度在全国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期萌芽到成长定型,走过的是一条与时俱进之路,是我们党探索政权建设的经验结论。

  (二)坚持改革推进人大事业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迎来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设机关,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调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并从根本上健全了国家政权体系。1982年,制定现行宪法,并先后通过5个宪法修正案,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 1990年,首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2010年,明确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一系列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如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会议制度、组织机构等得到有效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坚持中改革、在完善中发展,在自身改革的同时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法治保障。

  (三)接续前进迎来人大制度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把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被赋予地方立法权,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统筹修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加强县乡人大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为新时代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展示出更加强大的优势和功效。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研处处长 梁东明)

责任编辑:赵文强
Copyright  ©  2011-2018  www.hbrd.gov.cn  河北人大 版权所有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冀ICP备09023088号-1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